support@wmztz.com

156 26569009

美国关税生效:瑞士慌了、欧盟怒了、巴西扛住了!

当地时间 7 月 31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调整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的所谓 “对等关税” 税率,具体税率从 10% 至 41% 不等,并宣布从当天起的 7 天后开始实施。8 月 7 日,该行政令正式生效。消息一出,全球市场瞬间 “炸锅”,各国反应强烈,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当然,欢喜的几乎没有,愁的倒是一抓一大把。
特朗普这一招 “关税大棒” 挥舞得虎虎生风,涉及的国家众多,范围之广令人咋舌。根据白宫网站发布的行政令文本,老挝和缅甸被征收的税率均为 40%;瑞士 39%;塞尔维亚 35%;南非 30%;印度和突尼斯 25%;越南和斯里兰卡 20%;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均为 19%;以色列、日本、韩国、土耳其、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多国为 15%;英国为 10%…… 这一串数字看下来,就像一份 “惩罚名单”,各国被按照不同的 “罪行”(在特朗普眼中的贸易不平衡等问题)标上了不同的 “罚金”(关税税率)。
针对欧盟国家,美国还玩了个 “区别对待” 的花样:若商品现行关税税率低于 15%,将补足至 15%;高于 15% 的不再追加。而对于巴西,更是 “特殊关照”。特朗普在 7 月 30 日就签署了另一份行政令,宣布美国从 8 月 6 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 40% 从价关税,不过巴西飞机、坚果、橙汁和一些金属产品被豁免,但这也意味着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将提高到 50%。这一系列操作,就像是美国在全球贸易棋盘上肆意摆弄棋子,完全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全球贸易规则。

瑞士:被 “暴击” 的金融与制表王国

首当其冲感到肉疼的就是瑞士。这个向来以金融稳定、制表工艺精湛闻名于世的国家,此番被美国 “盯上”,39% 的高额关税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瑞士经济的 “脊梁骨” 上。
瑞士的出口产业中,奢侈腕表、医疗器械等都是 “拳头产品”。如今,这些产品出口到美国,瞬间就被加上了近四成的关税。这意味着什么呢?原本在国际市场上靠着品质和品牌占据优势的瑞士腕表,价格瞬间就变得不那么 “美丽” 了。一块原本售价 1000 美元的瑞士腕表,加上关税后,美国消费者可能要花 1390 美元才能买到手。对于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这一下子就超出了他们的预算范围,销量自然会受到严重影响。瑞士的制表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传承的中小企业,它们的利润空间本就有限,这 39% 的关税一加上,不少企业可能面临着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
瑞士的医疗器械行业也同样叫苦不迭。瑞士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生产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畅销全球。然而,美国市场对瑞士医疗器械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今,高额关税使得瑞士医疗器械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大打折扣。美国的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疗器械时,会更多地考虑价格因素,转向其他关税较低国家的产品。这不仅会影响瑞士医疗器械企业的营收,还可能阻碍瑞士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发展,因为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利润的减少意味着研发投入的削减。
瑞士的金融行业也开始感受到了 “寒意”。瑞士作为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大量的国际资金。美国对瑞士征收高额关税,可能会让一些投资者对瑞士的经济稳定性产生担忧。毕竟,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会使得投资风险上升。一些原本打算在瑞士进行金融投资的美国企业或个人,可能会因为关税问题而改变计划,将资金投向其他更稳定的市场。这对于瑞士的金融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可能会导致资金外流、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问题。
瑞士媒体纷纷对政府的谈判策略提出质疑。此前,瑞士方面认为与美方已达成 10% 的初步税率框架,结果特朗普在 7 月底与瑞士联邦主席凯勒 – 祖特尔通话后,突然变脸,宣布将针对瑞士的关税提高至 39%。为了避免关税落地,凯勒 – 祖特尔与瑞士联邦副主席帕姆兰 5 日紧急出发访问华盛顿。然而,尽管凯勒 – 祖特尔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进行了 “非常好的会谈”,但她却未能与特朗普或任何贸易决策高层直接会面。美国政府最终拒绝了瑞士提出的 10% 的关税方案,这让瑞士国内一片哗然。瑞士报纸《Blick》批评她 “太天真”,瑞士《24 小时报》称,这本应是她的 “杰作”,最终却成了她 “政治生涯中最沉重的失败”。
瑞士法语国家广播电视台(RTS)称,帕姆兰 4 日表示,瑞士方面原希望借鉴欧盟与美国达成 15% 税率关税协议的经验,通过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或增加对美投资换取关税优惠。但特朗普对瑞士 2024 年与美国高达 385 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顺差尤为不满,根本不买账,明确表示 “10% 是不够的”。此次关税已对瑞士证券交易市场产生影响,瑞士行业协会表示,若关税持续实施,数万个工作岗位将面临风险。例如,有瑞士奶酪生产商无奈地表示,“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找到替代美国市场的出路”。瑞士联邦主席凯勒 – 祖特尔已启程返回瑞士,并准备召开紧急内阁会议讨论下一步策略。但瑞士《新苏黎世报》评论称,瑞士不应指望 2029 年年初前能与美国建立起所谓的信任,“在这位总统任内,美国始终是反复无常的国家”。

欧盟:愤怒与无奈交织的老牌经济体

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在这次美国的 “对等关税” 风暴中也未能幸免。美国对欧盟国家的关税调整,使得欧盟内部一片愤怒与无奈之声。
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汽车、机械、制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是欧盟对美出口的重要产业。此前,美欧之间的平均关税水平不足 5%,而这次美国将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了 15%,这一巨大的税率提升对欧盟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以汽车行业为例,欧洲汽车行业本就面临着电动化转型和监管压力等诸多挑战,如今进入美国市场的渠道又因关税问题而减少,可谓是雪上加霜。欧洲的汽车品牌,如德国的宝马、奔驰,意大利的法拉利等,一直以来在美国市场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然而,15% 的关税使得这些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会对价格因素非常敏感,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一辆原本售价 5 万美元的欧洲汽车,加上关税后价格可能会超过 5.7 万美元,这对于许多美国消费者来说,可能会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本土汽车品牌或者其他关税较低国家的汽车产品。这不仅会导致欧洲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下滑,还可能使得欧洲汽车企业不得不削减在美国的生产规模和投资计划,进而影响到相关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和就业岗位。
欧盟的机械、制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这些行业都是欧盟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欧盟的 GDP 和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提高关税后,欧盟的机械产品出口到美国,成本大幅增加,美国的企业在采购机械产品时,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国内供应商或者其他国家的产品。制药行业方面,虽然药品的需求相对较为刚性,但关税的增加也会使得药品价格上升,对于美国的医疗体系和患者来说,都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同时也会影响欧盟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利润。航空航天领域,欧盟的空客公司与美国的波音公司本就在全球市场上竞争激烈,美国提高关税无疑是给空客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设置了一道巨大的障碍,可能会导致空客在美国的订单减少,市场份额被波音进一步挤压。
欧盟委员会对美国的这一做法表示强烈不满,认为美国的 “对等关税” 政策是朝着错误方向迈出的一步,关税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破坏了全球市场的效率和一体化。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表示,欧盟可以与美国就 “对等关税” 政策进行谈判,但不会放弃其在税收和数字平台等领域的监管权力。然而,尽管欧盟态度强硬,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难题。欧盟若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进行反制,可能会引发更激烈的贸易冲突,最终损害双方的经济利益。而且,欧盟内部各国的经济结构和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在制定统一的应对策略时,也需要协调各方的意见,这无疑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
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欧盟虽然达成了一些框架协议,但关键条款模糊,且只有单边执行机制,存在严重的执行不确定性。根据美欧协议,欧盟将从美国采购价值 7500 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并增加对美投资 6000 亿美元。但对于欧盟来说,这样的协议是否能够真正带来利益平衡,还存在很大的疑问。美国通过协议逼迫欧盟对美单边开放,自身却利用更高关税进一步强化保护主义,这让欧盟感到十分无奈。

巴西:不畏强权的 “南美巨人”

巴西,这个南美洲的大国,在面对美国的 “关税大棒” 时,展现出了强硬的态度。8 月 6 日起,美国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 40% 从价关税,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更是提高到 50%,这对巴西经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巴西并没有选择屈服。
巴西的农业、矿业等资源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巴西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大豆、咖啡、橙汁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美国提高关税后,巴西农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成本大幅增加。以大豆为例,巴西的大豆原本以价格优势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高额关税使得美国的大豆加工企业采购巴西大豆的成本大幅上升,他们可能会转而选择美国本土的大豆或者其他国家的大豆产品。这不仅会导致巴西大豆的出口量下降,还会影响到巴西农民的收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巴西的咖啡产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咖啡是巴西的传统出口产品,美国是巴西咖啡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关税的提高使得巴西咖啡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巴西咖啡的购买,转而选择其他品牌的咖啡。
在矿业方面,巴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石、铝土矿等的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美国提高关税后,巴西的矿产品出口到美国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一些巴西的矿业企业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而减少对美国市场的出口,甚至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这将对巴西的矿业产业和相关产业链造成严重影响。
然而,巴西并没有被美国的关税威胁所吓倒。巴西政府 6 日迅速作出反应,宣布已提交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与美国进行磋商的请求,对美方根据其今年 4 月 2 日颁布的所谓 “对等关税” 行政令和 7 月 30 日颁布的 “应对巴西政府对美国的威胁” 行政令实施关税措施提出质疑。巴西认为,美国的这些关税措施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严重损害了巴西的利益。巴西政府表示,将坚定地维护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利益,不会轻易向美国的贸易霸凌行为低头。
巴西的企业界也纷纷表示支持政府的立场。许多巴西企业认为,美国的关税措施是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巴西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一直秉持着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应受到美国无端的贸易制裁。他们呼吁政府采取更多措施,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国际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应对美国关税带来的挑战。

其他国家:各有各的 “难言之隐”

除了瑞士、欧盟和巴西,其他众多被美国征收 “对等关税” 的国家也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
日本面对的 “对等关税” 税率为 15%。日本首相石破茂 7 日向记者表示,美方没有落实此前双方达成的协议中有关 “税收减轻” 的内容。美方此前在谈判中承诺,日本在被加征 “对等关税” 时可获得 “税收减轻”:如果日本输美商品税率已经超过 15%,不再加征 “对等关税”,低于 15% 的商品税率则提高至 15%。石破茂认为,日美在这一问题上 “不存在分歧”,但美国的实际做法却让日本感到不满。日本政府表示,日本对美谈判代表、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 7 日与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和财政部长贝森特分别举行会谈,会谈中日方还要求美方降低对日本的汽车关税。日本的汽车产业对其经济至关重要,美国的关税政策无疑给日本汽车出口带来了压力,日本希望通过谈判能够缓解这一局面。
印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美总统行政令,印度会被征收 25%“对等关税”,但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以印度 “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 为由,对其额外征收 25% 关税,该部分税率将于 8 月底生效。印度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谈判经过五轮谈判后宣告破裂,原因是双方在开放印度庞大的农业和奶制品行业,以及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等方面存在分歧。印度外交部经济关系部长拉维表示,“美国提高关税缺乏逻辑,因此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异常现象,是印度将面临的一个暂时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最终会找到解决方案。” 然而,在找到解决方案之前,印度的出口企业已经受到了关税的冲击,尤其是一些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困境。
英国被征收 10% 的 “对等关税”。尽管税率相对其他一些国家较低,但对于英国这个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来说,也并非小事。英国在脱欧后,正努力寻求与各国建立新的贸易关系,美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影响英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也会对英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一定的阻碍。英国政府需要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努力争取更有利的条件,以减轻关税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此外,像南非、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众多国家,也都因美国的 “对等关税” 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南非的矿产、制造业等产业面临着美国市场的准入障碍;越南的服装、电子产品等出口产业可能会因关税增加而失去部分美国订单;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橡胶等农产品出口也可能受到冲击。这些国家纷纷对美国的做法表示不满,但在应对策略上,有的国家选择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进行谈判,寻求解决方案;有的国家则开始积极拓展其他国际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美国此次 “对等关税” 生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瑞士急得 “跳脚”,欧盟骂声一片,巴西则硬刚到底,其他国家也都各有各的应对和苦衷。美国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肆意挥舞 “关税大棒” 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从长远来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最终可能会反噬美国自身,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更加不稳定的局面。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合作共赢才是正道,而美国的这一系列做法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未来,全球各国如何应对美国的贸易霸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全球贸易的稳定,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发表评论